“寒雁一向南去遠,游人幾度菊花叢。”又逢一年一度的傳統(tǒng)敬老節(jié)。秋高氣爽,大雁一如既往地朝著南方翩然遠去,提前準備安享它們的冬天,而如我般身在他鄉(xiāng)的游子只能在菊花叢間淺吟低唱,本該借此佳節(jié)孝敬二老,而今卻只能追憶雙親……
往事隨風飄動,吹痛了心頭故事也吹醒了我的往后余生。
回望前半生,如煙似霧飄渺。歲月帶走我臉上的膠原蛋白,風霜落滿肌膚,菊花紋刻上我的額頭、刻進眼角、雕上唇。回憶濕潤了雙眸,看著曾經和自己無關的九九重陽節(jié),而今已然成了自己的專屬節(jié)日,心湖瞬間被秋風吹皺。以為已經很遙遠的故人往事不知何時已然落入眼底,掉在心尖上。
父母相繼離開人間熱土,母親是被病魔帶走了生命。父親的呼吸永遠地停在異國他鄉(xiāng)。父母一走,我的魂也被帶走一半。世界上唯一無私無欲無求,最愛我的人走了,留下我沉重的后半生追憶……小時候,大家都稱重陽節(jié)為“登高節(jié)”。說節(jié)日要登山,登高望遠……王維登高上墳時思念弟弟,感嘆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……”
幸運的是我的兄弟姐妹健在,他們在,家就在。他們比我成熟睿智,我的弟弟妹妹更像我的哥哥、姐姐,父母走后,他們儼然像家里的長輩一樣關照我。
而同輩份的親戚有個別不幸。表哥在魔都日以繼夜加班而英年早逝,……堂哥一日三餐飲食不正常,不幸得了胃癌,揮手告別人間。這些已故的親人都在提醒我珍惜生命!珍視健康!生命在于運動,重陽節(jié)登高既是在鍛煉身體,也是在提醒眾生,要珍惜有生之年!
重陽節(jié),我把它賦予新的寓意:生命的重生!略帶清明節(jié)的傷感,因為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人,甚至是非親非故的也會涌上心頭。生命何其歡喜也何其悲涼。
陶淵明在《九日閑居》道:“秋菊盈園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華,寄懷于言”。想來在魏晉時期,重陽節(jié)已有了飲酒、賞菊的習俗。到了唐代,吉祥的雙九數字構成的重陽節(jié)就被正式定為民間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
找一個菊花園,帶上一壺桂花酒,點燃三支沉香就像點燃生命的希望,我試圖讓悠長醇厚的香氣熏醒我沉睡半生的靈魂。
重陽節(jié)登高望遠,和一灣清冷的月牙對視,黯然神傷……手捧一束菊花和茱萸。茱萸送給已故的雙親,菊花放在自己的床頭,夢里插在自己的心墳上,和往事和解,和過去告別。
站在青磚紅瓦的老宅里,仰望蒼穹……月宮里的桂花樹似乎已經被砍伐,掉進人間,灑落了一世界的芬芳,夢里暗香浮動……睡前心事沉沒到人海……醒來笑談四季交替,風水輪流轉。
人在他鄉(xiāng),生活落滿塵土,一聲嘆息,地球就思念成河。好茶未涼,善人已走。拿什么留住故人?唯有佳節(jié)話重逢。
漂泊的心和流浪的腳步交織成一張無形的思念網,撒向故鄉(xiāng),故人像蜘蛛爬滿了思念的網。
秋風漸涼,秋雨漸重,故人的身影漸行漸近,當辛酸和內疚一步一步把我逼到夢的死角時,我仿佛看到我的雙親用親切溫暖的眼神望著我,告訴我:“逝者如斯,生者奮斗不息!”從此我不再怕寒窗孤影,我盼著自己能量與日俱增,盡我所能去孝敬身邊的老人,如恩師一樣善良的老人,不遺余力地去溫暖這個世界……
重陽節(jié)是敬老節(jié),是老人的節(jié)日,而今也是我的節(jié)日。我最愛的一對老人已經走了,去了另外一個國度,結束了他們步履蹣跚的后半生。用心、用熱情譜寫我的往后余生就是我對夕陽紅的最大尊重。
重陽節(jié),我拄一根信念的拐杖,愿自己在風燭殘年走出絢爛年華。
我告訴自己:時光易老,但人心可以永葆青春。人生難免一死,但是生命的希望不能死。
生命如樹,歷經風霜。曾經的枝繁葉茂,而今在生命秋末初冬交替之際也片片凋零。我想即使凋零也要以一種凄美的姿態(tài)撲向大地,去滋養(yǎng)大地,為地球做最后一絲奉獻。生命的價值不就是在于奉獻嗎?
不論是誰,這一生都值得被愛、被溫柔以待,只要她足夠熱愛這個世界。
在知天命之年,我更加尊敬老人,尊重自己,我敬重夕陽的每一縷余暉……不只是在重陽節(jié)。 □ 鄭淑彬